Company News – Software development _ host computer development _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_ App development _ Software custom development company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 unicrom Tue, 09 Sep 2025 09:30:01 +0000 zh-Hans hourly 1 https://wordpress.org/?v=6.8.3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1/官网网址-1-60x60.png Company News – Software development _ host computer development _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_ App development _ Software custom development company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 32 32 工控擷取板卡定制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94.html Tue, 09 Sep 2025 09:29:36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94 一、 明確需求

信號類型與數量:

  • 模擬輸入: 電壓範圍 (mV? V?)、電流 (4-20mA? 0-20mA?)、通道數、解析度 (12位? 16位? 24位?)、取樣率、精度要求、是否需要隔離?單端/差分?
  • 模擬輸出: 電壓/電流範圍、通道數、解析度、刷新率、精度、驅動能力、隔離?
  • 數位輸入: 電壓位準 (TTL? 5V? 24V?)、通道數、乾接點/濕接點?取樣率/響應速度?隔離?計數器需求 (編碼器?)?
  • 數位輸出: 電壓位準、通道數、驅動能力 (繼電器? 電晶體? 開漏?)、開關頻率?隔離?
  • 特殊介面: RS232/RS485/RS422? CAN? EtherCAT? Profibus? 乙太網? USB? PCIe? PCI? 其他工業匯流排?
  • 其他感測器介面: 熱電偶 (T/C)? RTD? 應變片 (橋路)? IEPE? 加速度計? 特定感測器協議?

性能指標:

  • 取樣率/吞吐量: 數據採集和傳輸的最大速率
  • 精度: ADC/DAC 的 INL/DNL,整體系統誤差
  • 穩定性: 溫漂、時漂
  • 即時性: 確定性延遲要求?(對運動控制、高速採集尤為重要)
  • 同步性: 多通道間是否需要嚴格同步?板卡間同步?

環境要求:

  • 工作溫度範圍: 工業級 (0~70°C)? 寬溫 (-40~85°C)?
  • 濕度、振動、衝擊、EMC (電磁相容性): 需要滿足哪些標準 (如 IEC 61000-4-x)? 防護等級?
  • 電源: 輸入電壓範圍?功耗預算?

機械與電氣介面:

  • 板卡尺寸: 標準尺寸 (如 PCI, PCIe, PXI, PXIe, CompactPCI, VPX) 還是自訂尺寸?
  • 連接器類型: 螺絲端子? DBxx? D-Sub? DIN? 航空插頭? 歐式連接器? 板對板連接器? 位置和數量
  • 安裝方式: 導軌? 面板? 機箱內插卡?

軟體與驅動:

  • 操作系統支援: Windows? Linux (RT-Preempt? Xenomai?)? VxWorks? QNX? 其他RTOS?
  • 驅動程式: 需要提供標準的驅動介面 (如 NI-DAQmx, COMEDI, LabVIEW)? 自訂API (DLL, .so)? 底層暫存器存取?
  • 開發庫/示例: 提供何種語言 (C/C++, C#, Python, LabVIEW, MATLAB) 的庫和示例程式碼?
  • 配置工具: 是否需要圖形化配置軟體?

可靠性與維護:

  • MTBF (平均無故障時間) 要求?
  • 診斷功能: 板卡狀態自檢? LED 指示?
  • 韌體升級: 是否支援現場升級 (如通過 USB/乙太網)?

成本與數量:

  • 目標成本: 單板成本? 開發成本預算?
  • 預期生產數量: 小批量? 中批量? 大批量? (直接影響元器件選型和設計策略)

認證與標準:

需要滿足哪些行業或地區認證? (CE, FCC, UL, RoHS, REACH, 特定行業如醫療、軌道交通等)

二、 開發流程

需求分析與規格書定義

與客戶深入溝通,將需求轉化為詳細的、可量化的、雙方確認的硬體規格說明書和軟體功能說明書。這是後續所有工作的基礎和驗收依據。

系統架構設計

  • 選擇合適的處理器/控制器:MCU? FPGA? DSP? SoC (如 Xilinx Zynq, Intel Cyclone V SoC)? 基於性能、成本、靈活性考量
  • 選擇核心器件:ADC, DAC, 信號調理晶片 (放大器、濾波器、隔離器、保護電路)、數位 I/O 晶片、通信介面晶片、電源管理晶片等
  • 匯流排介面選擇:PCIe? USB? Ethernet? 定制背板?
  • 硬體框圖設計

原理圖設計

根據選定的器件和架構,繪製詳細的電路原理圖。重點考慮信號完整性、電源完整性、雜訊抑制、隔離設計、保護電路。

PCB 設計與 Layout

  • 元器件佈局:考慮散熱、信號流向、干擾隔離
  • 佈線:高速數位信號 (阻抗控制、差分對、長度匹配)、模擬信號 (避免數位雜訊干擾、地線設計)、電源分配 (低阻抗路徑、去耦電容放置)
  • 層疊設計
  • 嚴格遵循 EMC/EMI 設計規範

硬體原型製作與調試

  • PCB 打樣、SMT 貼片/手工焊接
  • 硬體功能調試:電源、時鐘、復位、基本介面通信
  • 信號鏈調試:逐級測試信號調理、ADC/DAC 性能、數位 I/O 功能
  • 環境測試 (初步):溫漂、基本穩定性

嵌入式軟體開發 (Firmware)

  • 處理器/FPGA 初始化、外設驅動開發 (ADC, DAC, GPIO, UART, SPI, I2C, Ethernet, USB 等)
  • 數據採集控制邏輯、數據傳輸邏輯 (DMA, FIFO)
  • 通信協議棧實現 (如 Modbus TCP, EtherCAT Slave Stack)
  • 即時任務處理 (如果要求即時性)
  • 韌體升級機制
  • 板載診斷與狀態監控

驅動與 API 開發 (Host Software)

  • 開發操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式 (核心驅動或用戶態驅動)
  • 設計並實現用戶友好的 API (如 DLL, .so, ActiveX)
  • 開發配置工具或庫
  • 提供多種語言的示例程式

系統整合與測試

  • 軟硬體聯合調試
  • 全面功能測試:覆蓋所有需求規格
  • 性能測試:取樣率、精度、穩定性、即時性、吞吐量
  • 環境測試:高低溫、濕熱、振動、衝擊
  • EMC 測試:傳導發射、輻射發射、靜電放電、浪湧、快速瞬變脈衝群等 (根據目標標準)
  • 可靠性測試:長時間運行老化測試
  • 相容性測試:在不同主機、操作系統版本上的測試

設計優化與定型

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設計迭代和優化

小批量試產 (NPI)

驗證生產工藝、供應鏈穩定性

文件交付

提供完整的文件,包括:

  • 硬體原理圖、PCB Gerber 文件、BOM 表
  • 軟體原始程式碼 (或庫/驅動)、API 文件、用戶手冊
  • 測試報告 (功能、性能、環境、EMC)
  • 生產測試規範

量產與持續支援

批量生產、質量管控、售後技術支援、可能的韌體/軟體更新

三、 如何選擇可靠的工控擷取板開發服務商

  • 專業經驗: 在工控、數據採集、特定信號處理 (如高速、高精度、振動分析)、嵌入式系統、FPGA、相關匯流排協議 (EtherCAT, CAN) 方面有豐富經驗。查看成功案例
  • 技術能力: 擁有硬體設計、高速PCB設計、EMC設計、嵌入式軟體開發、驅動開發、測試驗證的完整團隊和能力
  • 質量體系: 遵循規範的開發流程 (如 ISO 9001),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測試手段
  • 供應鏈與生產管理: 具備元器件採購、PCBA 加工、測試、組裝能力或可靠的合作夥伴
  • 溝通與服務: 溝通順暢、回應及時、能提供良好的專案管理和技術支援
  • 成本與週期: 報價合理,能按承諾的週期交付

關於由你創科技

由你創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控擷取板定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,公司深耕高端FPGA開發服務,聚焦工業FPGA開發與實驗室FPGA開發服務,專業為客戶提供FPGA定制開發、FPGA電路設計開發、FPGA硬體開發、FPGA軟體開發、醫療設備FPGA板卡開發、儀器儀錶設備FPGA設計開發、嵌入式DSP開發、影像處理卡定制開發、ESP32項目開發、擷取板定制開發、國產化板卡定制、嵌入式板卡定制、積體電路板卡定制等。

行業定位: 由你創科技專注於提供高質量、可交付、長期持續的高端FPGA開發定制服務。廣泛服務於通信、醫療、汽車電子、高端裝備、能源電力、材料化工、檢驗檢測等行業。

服務優勢: 由你創科技擁有自主研發團隊超過百名,70%以上是中高級研發人員,您可選擇靈活的服務方式。自建2000平方米研發中心,37年實體企業,軍工級研發背景,深圳市由你創科技可為客戶提供長期穩定的FPGA開發定制服務。與國內多個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上市公司等行業標杆企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。

由你創科技專業服務隊,整合先進的專案管理方案和前沿的軟體技術。為企業和科研單位的產品應用落地和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援,幫助客戶實現可衡量的商業價值。

]]>
影像擷取上位機系統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89.html Tue, 09 Sep 2025 09:21:53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89 一、核心概念

上位機: 指運行在主機(通常是PC或工控機)上,用於監控、控制下位機(如相機、影像擷取卡、PLC等)並處理數據的軟體系統。

影像擷取: 指通過特定的硬體(相機+鏡頭+光源+影像擷取卡/介面)將光學影像轉換為數位影像數據的過程。

影像擷取上位機系統: 運行在PC/工控機上的軟體,負責:

  • 控制相機參數(曝光、增益、白平衡、觸發模式等)
  • 接收、緩存、處理和顯示來自相機/擷取卡的影像數據
  • 提供使用者介面進行互動(配置、預覽、保存、分析)
  • 可能包含影像處理、分析、測量、識別等功能
  • 與其他系統(如PLC、數據庫、MES)通信

二、關鍵組成部分

硬體層

成像設備:

  • 工業相機:面陣/線陣、CCD/CMOS、USB3 Vision/GigE Vision/Camera Link/CoaXPress 等介面、解析度、幀率、色彩(黑白/彩色)
  • 鏡頭:焦距、光圈、介面(C/CS/F等)、視場角、景深
  • 光源:LED光源(環形、條形、背光、同軸光等)、光源控制器(觸發、亮度調節)

影像傳輸與擷取:

  • 介面:USB3, GigE, Camera Link, CoaXPress 等
  • 擷取卡:對於 Camera Link 和某些 CoaXPress 相機是必需的,負責高速數據接收和預處理(如DMA傳輸)
  • 主機:PC 或工業控制計算機,需要足夠的CPU、記憶體、GPU(如涉及GPU加速處理)、存儲空間和穩定的操作系統

觸發與同步:

  • 硬體觸發:使用PLC、傳感器(光電、編碼器)等發出觸發信號給相機或光源控制器
  • 軟體觸發:由上位機軟體發出指令觸發擷取
  • 同步:確保相機曝光、光源點亮、機械運動(如傳送帶)精確同步

驅動層

  • 相機SDK: 相機廠商提供的軟體開發包(如Basler Pylon, FLIR Spinnaker, Teledyne DALSA Sapera, Matrox Imaging Library (MIL), Allied Vision Vimba, Point Grey FlyCapture等)
  • 擷取卡驅動/SDK: 如果使用擷取卡,需要其廠商提供的驅動和開發庫
  • 操作系統驅動: USB、網卡等底層驅動

軟體層(上位機應用核心)

使用者介面:

  • 主視窗:影像顯示區域(單/多視圖)、控制面板、狀態欄
  • 相機/設備管理:枚舉、連接/斷開、選擇
  • 參數控制面板:即時調整曝光、增益、ROI、觸發模式等
  • 擷取控制:開始/停止擷取、單幀擷取、連續擷取、觸發擷取
  • 影像處理/分析面板:調用處理演算法,顯示結果(如測量值、標記)
  • 文件操作:保存影像(原始/處理後)、載入影像、錄影
  • 設置管理:保存/載入配置
  • 日誌與狀態顯示:運行日誌、錯誤提示、幀率顯示

影像擷取引擎:

  • 相機/擷取卡控制:通過SDK API連接設備、設置參數、註冊回呼函數
  • 影像獲取:高效接收影像數據(回呼模式、輪詢模式)
  • 緩衝區管理:設計高效的循環緩衝區(Ring Buffer)或佇列,防止丟幀
  • 影像轉換與封裝:將SDK返回的原始數據轉換為標準影像格式(RGB, Mono8, Mono16等)
  • 時間戳與幀計數:記錄影像的時間信息和序列號

影像處理與分析模組:

  • 預處理:去噪、濾波、二值化、形態學操作、幾何變換(旋轉、縮放)、色彩空間轉換等
  • 分析:邊緣檢測、輪廓提取、Blob分析、尺寸測量、模板匹配(Pattern Matching)、OCR、缺陷檢測等
  • 庫/框架:OpenCV, Halcon, VisionPro, MIL, AForge.NET, Scikit-image 等

數據管理:

  • 影像存儲:保存到本地文件(BMP, JPG, PNG, TIFF, RAW)或數據庫
  • 結果存儲:將測量結果、分析報告保存到文件(CSV, TXT, Excel)或數據庫
  • 錄影功能:保存為視訊文件(AVI, MP4)

通信模組:

  • 與下位機通信:通過串口(RS232/485)、乙太網(TCP/UDP/Modbus TCP)、現場匯流排(Profinet, EtherCAT) 等與PLC、機器人或其他控制器交換指令
  • 與數據庫/MES通信:將檢測結果、生產數據上傳到企業數據庫或製造執行系統

輔助功能:

  • 日誌記錄(操作日誌、錯誤日誌)
  • 使用者權限管理
  • 多語言支持(國際化)
  • 自動更新
  • 腳本支持(自動化任務)

通信與集成層

  • 網絡協議棧(TCP/IP)
  • 串口通信庫
  • 數據庫連接庫(ODBC, JDBC, ADO.NET, ORM)
  • OPC UA/DA 客戶端(用於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)
  • Web Service/REST API(提供對外介面)

三、開發流程

需求分析

  • 明確應用場景(檢測、測量、識別、定位、讀碼等)
  • 確定核心指標:解析度、幀率、精度、速度、穩定性要求
  • 定義硬體規格:相機類型/介面、鏡頭、光源、是否需要擷取卡、主機配置
  • 定義軟體功能:必須功能(擷取、顯示、保存、基本測量)、高級功能(複雜分析、通信)、UI需求、性能要求
  • 確定通信介面和協議(與PLC、數據庫等)
  • 考慮未來擴展性

硬體選型與搭建

  • 根據需求選擇相機、鏡頭、光源、擷取卡、主機、線纜等
  • 搭建光學成像系統,確保成像質量滿足要求
  • 連接並測試硬體觸發/同步(如果使用)

軟體架構設計

選擇技術棧:

  • 編程語言:C++ (性能最優), C# (.NET平台,開發效率高), Python (開發快,生態好), Java (跨平台性好), LabVIEW (圖形化,快速原型)
  • UI框架:Qt (C++/Python, 跨平台強大), WinForms/WPF (C#, Windows), PyQt/PySide (Python + Qt), JavaFX (Java)
  • 影像處理庫:OpenCV (首選開源), Halcon/VisionPro/MIL (商業高性能方案)
  • 相機SDK:根據所選相機確定 (Pylon, Vimba, Sapera, FlyCapture 等或 GenICam API)
  • 數據庫:SQLite (輕量級本地), MySQL/MariaDB/PostgreSQL (網絡), SQL Server/Oracle (企業級)
  • 通信庫:根據協議選擇

設計模式:

  • MVVM/MVC:分離UI邏輯與業務邏輯,提高可維護性
  • 生產者-消費者:核心模式!影像擷取線程(生產者)將影像放入緩衝區,處理/顯示線程(消費者)從中取出處理
  • 事件驅動:相機SDK通常基於回呼(事件),驅動擷取流程
  • 外掛程式架構:如果演算法多變,可考慮將處理模組設計為外掛程式
  • 模組劃分:清晰劃分設備管理、擷取引擎、影像處理、UI、通信、數據存儲等模組

核心模組開發

  • 設備連接與初始化:使用SDK枚舉、連接相機/擷取卡,獲取設備信息
  • 參數設置與控制:實現UI控件與相機參數的綁定和設置
  • 影像擷取引擎:設置擷取模式,實現回呼函數處理接收到的影像幀,高效緩衝區管理
  • 影像顯示:高效地將影像數據顯示在UI控件上
  • 基本影像處理與保存:集成OpenCV等庫,實現預覽縮放、平移、偽彩、直方圖、保存影像功能

高級功能開發

  • 影像分析演算法:根據需求實現或集成特定演算法
  • 通信模組:實現與PLC的串口/網口通信,與數據庫的連接和操作
  • 結果記錄與報告:設計數據結構存儲結果,實現報告生成
  • 使用者管理、日誌、配置管理

測試與優化

  • 單元測試:測試核心模組功能
  • 集成測試:測試模組間協作,特別是影像流、處理流水線
  • 性能測試:幀率穩定性、資源佔用、處理延遲
  • 穩定性測試:長時間運行,模擬異常情況
  • 優化:演算法優化、記憶體優化、I/O優化、緩衝區調優

部署與維護

  • 打包安裝程式
  • 編寫使用者手冊、技術文檔
  • 現場部署、調試
  • 提供持續維護和更新

四、技術選型建議(常見組合)

工業級高性能方案:

  • 語言: C++
  • UI框架: Qt
  • 影像庫: Halcon / VisionPro / OpenCV
  • 相機SDK: 廠商原生SDK 或 GenICam
  • 優點:性能最優,資源控制最精細,跨平台,穩定性高
  • 缺點:開發週期相對長,開發門檻稍高

Windows平台快速開發方案:

  • 語言: C#
  • UI框架: WPF / WinForms
  • 影像庫: OpenCV / Halcon .NET介面 / VisionPro .NET介面
  • 相機SDK: 廠商提供的.NET SDK
  • 優點:開發效率高,生態豐富,UI強大,Windows集成好
  • 缺點:主要限於Windows平台

快速原型/科研/輕量級方案:

  • 語言: Python
  • UI框架: PyQt / PySide / Tkinter
  • 影像庫: OpenCV-Python / Scikit-image
  • 相機SDK: PyPylon, Harvester, 廠商Python SDK
  • 優點:開發速度極快,庫豐富,易於學習和測試
  • 缺點:運行效率相對較低,打包部署稍複雜

關於由你創科技

由你創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上位機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,公司深耕高端上位機技術開發服務,聚焦工業上位機軟體開發與實驗室設備上位機軟體開發,專業為客戶提供上位機軟體定制開發、非標自動化軟體開發、PLC上位機軟體開發、單片機上位機軟體開發、工控上位機軟體開發、醫療設備上位機軟體開發、儀器儀錶設備上位機軟體開發、LabVIEW軟體定制開發、BMS電池管理系統軟體、C#上位機軟體、上位機檢測採集軟體等。

行業定位: 由你創科技專注於提供高質量、可交付、長期持續的高端上位機開發技術服務。廣泛服務於生物醫藥、汽車電子、高端裝備、能源電力、材料化工、檢驗檢測等行業。

服務優勢: 由你創科技擁有自主研發團隊超過百名,70%以上是中高級研發人員,您可選擇靈活的服務方式。自建2000平方米研發中心,37年實體企業,軍工級研發背景,可提供長期穩定的上位機開發技術服務。與國內多個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上市公司等行業標杆企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。

]]>
工業視覺缺陷檢測算法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84.html Tue, 09 Sep 2025 09:04:29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84 一、 明確需求與定義問題
  1. 檢測對象是甚麼? 明確是哪種產品(PCB板、織物、玻璃、金屬件、塑膠件、藥品等)。
  2. 需要檢測哪些缺陷? 清晰定義缺陷類型(劃痕、凹坑、污漬、裂紋、缺失部件、尺寸偏差、顏色異常、異物、氣泡等)。每種缺陷的形態、大小、位置、對比度特徵都需要描述。
  3. 性能指標要求:
    • 準確率: 檢測正確率(區分真陽性、真陰性、假陽性、假陰性)。
    • 召回率: 檢出所有真實缺陷的能力。
    • 精確率: 檢測出的缺陷中,真正是缺陷的比例。
    • F1分數: 準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平均,綜合衡量指標。
    • 速度: 處理單張圖像或單位時間的檢測速度,是否滿足產線節拍要求。
    • 魯棒性: 算法對光照變化、產品位置輕微偏移、產品表面正常紋理/顏色變化、環境干擾(粉塵、油污)的抵抗能力。
    • 誤檢率: 將合格品判為缺陷品的概率(直接影響生產成本)。
    • 漏檢率: 將缺陷品判為合格品的概率(直接影響產品質量)。
  4. 硬件環境:
    • 成像系統:相機類型(面陣、線陣)、分辨率、幀率、接口。
    • 光源類型:環形光、背光、同軸光、穹頂光、結構光等及其顏色。
    • 鏡頭:焦距、工作距離、景深。
    • 觸發機制:如何觸發相機拍照?
    • 計算平台:工控機、嵌入式設備(如Jetson)、服務器、GPU加速需求?
  5. 軟件環境: 操作系統、編程語言(Python, C++, C#等)、視覺庫/框架(OpenCV, Halcon, VisionPro, Deep Learning Frameworks – TensorFlow, PyTorch等)。

二、 數據採集與預處理

  1. 採集高質量樣本:
    • 覆蓋所有定義的缺陷類型和不同嚴重程度。
    • 包含足夠多的「好」樣本(正常品)。
    • 覆蓋可能的生產變化:光照波動、位置偏移、產品批次差異、環境干擾等。
    • 確保圖像清晰、對焦準確、噪聲可控。
  2. 數據標註:
    • 分類標註: 整張圖是好是壞。
    • 目標檢測標註: 框出缺陷位置並標明類別。
    • 語義分割標註: 精確勾勒出缺陷的像素級輪廓。
    • 標註需要準確且一致。這是深度學習模型性能的關鍵。
  3. 數據預處理:
    • 降噪: 高斯濾波、中值濾波等。
    • 增強對比度: 直方圖均衡化、CLAHE等。
    • 色彩空間轉換: 有時在特定顏色通道(如HSV的V通道, Lab的b通道)更容易檢測缺陷。
    • 幾何變換: 旋轉、平移、縮放(用於數據增強或校正)。
    • 圖像校正: 透視變換校正畸變,仿射變換校正平移旋轉。
    • 圖像裁剪/ROI: 只關注關鍵區域,提高處理速度。
    • 背景去除: 分離前景(產品)和背景。

三、 算法選擇與開發

這是核心環節,通常分為傳統圖像處理和深度學習兩大路徑,也常結合使用。

A. 傳統圖像處理算法

思路: 基於規則和特徵工程。通過圖像處理操作提取與缺陷相關的特徵(如邊緣、紋理、形狀、灰度、顏色、斑點等),然後設定閾值或規則進行判斷。

常用技術:

  • 閾值分割: 全局閾值、自適應閾值、Otsu法。用於分離前景背景或缺陷區域。
  • 邊緣檢測: Sobel, Canny, Laplacian等算子。檢測劃痕、裂紋等線性缺陷。
  • 形態學操作: 膨脹、腐蝕、開運算、閉運算。用於去噪、連接斷裂邊緣、填充孔洞、分離粘連區域。
  • 斑點分析: 尋找連通域,計算面積、周長、圓度、長寬比等特徵。用於檢測孔洞、污漬、異物。
  • 模板匹配: 在圖像中尋找與標準模板相似的區域。用於檢測缺失部件、位置偏移。
  • 特徵匹配: SIFT, SURF, ORB等。用於定位和比較。
  • 紋理分析: 灰度共生矩陣、Gabor濾波器、局部二值模式。用於檢測織物紋理異常、表面磨損。
  • 頻域分析: 傅里葉變換、小波變換。用於檢測周期性缺陷或特定頻率的紋理。

優點: 算法相對簡單、計算量通常較小、可解釋性強、對訓練數據量要求低。

缺點: 特徵需要人工設計,對複雜、多變、與背景對比度低的缺陷魯棒性較差,規則難以覆蓋所有情況。

B. 深度學習算法

思路: 讓模型自動從標註數據中學習特徵和決策規則。

常用模型架構:

  • 圖像分類:
    • 任務:判斷整張圖像是否有缺陷(不定位)。
    • 模型:CNN(如ResNet, VGG, EfficientNet, MobileNet)。通常用於快速初篩或缺陷類型單一的場合。
  • 目標檢測:
    • 任務:定位缺陷位置(畫框)並識別類別。
    • 模型:Two-Stage (Faster R-CNN, Mask R-CNN), One-Stage (YOLO系列 – YOLOv5/v7/v8/v9, SSD, RetinaNet)。應用最廣泛。
  • 語義分割/實例分割:
    • 任務:精確分割出每個缺陷的像素級輪廓。
    • 模型:U-Net, DeepLab系列, Mask R-CNN (實例分割)。用於需要精確量化缺陷大小、形狀或邊界非常複雜的情況。
  • 異常檢測:
    • 任務:僅用「好」樣本訓練模型,檢測偏離正常模式的區域(缺陷)。適用於缺陷樣本極少或類型未知的情況。
    • 模型:自編碼器(AE, VAE)、生成對抗網絡(GAN – AnoGAN, f-AnoGAN)、基於特徵重建的方法(SPADE, PaDiM)、基於知識蒸餾的方法。通常分割效果。

優點: 對複雜、細微、變化大的缺陷檢測能力強,魯棒性高(如果數據足夠多樣),自動學習特徵,泛化能力潛力大。

缺點: 需要大量高質量標註數據,計算資源消耗大(尤其訓練),模型可解釋性差(黑盒),部署和優化可能更複雜。

C. 混合方法

結合傳統方法和深度學習,發揮各自優勢:

  • 用傳統方法做預處理(ROI提取、背景去除、圖像增強)。
  • 用傳統方法提取初級特徵,作為深度學習模型的輸入。
  • 用深度學習模型進行複雜缺陷檢測,用傳統算法進行後處理(如形態學優化分割結果)。
  • 用深度學習模型定位大致區域,再用傳統算法精確量化特徵(如尺寸測量)。

四、 模型訓練與評估

  1. 數據劃分: 將數據集分為訓練集、驗證集、測試集(如70%/15%/15%)。測試集必須完全獨立且從未參與訓練過程。
  2. 模型訓練:
    • 選擇優化器(SGD, Adam等)、損失函數(交叉熵、Dice Loss, Focal Loss等)。
    • 設置超參數(學習率、批次大小、迭代次數)。
    • 在訓練集上訓練模型,在驗證集上監控性能,防止過擬合。使用早停、學習率衰減等策略。
    • (深度學習)利用數據增強(旋轉、翻轉、裁剪、加噪、色彩抖動等)擴充訓練數據,提高泛化能力。
  3. 模型評估:
    • 在測試集上使用定義好的指標(準確率、召回率、精確率、F1分數、交並比mAP等)進行嚴格評估。
    • 分析混淆矩陣,了解模型在哪些類別上表現好/差。
    • 可視化結果:查看檢測框/分割掩碼是否正確,分析誤檢、漏檢的具體案例。
    • 關注實際場景中的關鍵指標: 工廠往往更關心漏檢率(影響質量)和誤檢率(影響成本),需要根據具體業務需求權衡。

五、 優化與部署

  1. 性能優化:
    • 模型壓縮: 知識蒸餾、剪枝、量化(將模型權重從FP32轉為INT8等),降低模型大小和計算量,提高推理速度。
    • 算法加速: 優化代碼(向量化操作、利用GPU/硬件加速指令如TensorRT, OpenVINO)。
    • 硬件加速: 使用專用硬件(如NVIDIA Jetson, Intel Movidius VPU, FPGA)。
  2. 魯棒性提升:
    • 收集更多覆蓋邊緣情況的數據重新訓練。
    • 調整數據增強策略。
    • 加入對抗訓練。
    • 設計更魯棒的後處理邏輯。
  3. 部署:
    • 將訓練好的模型集成到完整的視覺檢測系統中。
    • 開發用戶界面(UI)供操作員設置參數、查看結果、報警。
    • 與PLC/機械人等自動化設備通信(觸發、結果輸出、分揀控制)。
    • 考慮實時性要求。
  4. 持續監控與迭代:
    • 上線後持續收集新的數據和檢測結果。
    • 監控模型性能是否下降(如新產品引入、環境變化)。
    • 定期評估模型,必要時用新數據重新訓練或微調模型,持續改進。

工具與平台

  • 開源庫: OpenCV (CV基石), Scikit-image (圖像處理), Scikit-learn (傳統ML), TensorFlow, PyTorch, Keras (深度學習), Detectron2 (Facebook目標檢測/分割), MMDetection (商湯目標檢測工具箱)。
  • 商業軟件: Halcon (MVTec, 功能極其強大), VisionPro (Cognex), Matrox Imaging Library, Common Vision Blox。
  • 標註工具: LabelImg, LabelMe, CVAT, Supervisely, VGG Image Annotator, Roboflow。
  • 雲平台: Google Cloud AI Platform, Amazon SageMaker, Azure Machine Learning (提供訓練、部署、管理服務)

總結

開發一個成功的機器視覺缺陷檢測算法是一個系統工程,需要深入理解具體應用場景、精心設計成像方案、高質量的數據、選擇合適的算法路徑(傳統、深度學習或混合)、嚴謹的訓練評估流程以及紮實的工程化部署和優化能力。沒有「最好」的算法,只有「最合適」當前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。 持續迭代和優化是保證系統長期有效運行的關鍵。

]]>
細胞分析儀上位機系統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80.html Tue, 09 Sep 2025 06:55:53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80 一、 系統核心架構設計
  1. 硬件通訊層
    • 職責:負責與細胞分析儀硬件(下位機)進行雙向通訊。
    • 實現:透過序列埠(RS-232/485)、USB、乙太網路(TCP/IP)或專用數據採集卡(DAQ)驅動程式與硬件交互。通常使用廠商提供的SDK或自定義通訊協定。
    • 關鍵點:實現穩定的數據幀解析、校驗(CRC)、錯誤重發機制,並處理通訊超時和中斷。
  2. 數據採集與處理層
    • 職責:實時接收來自硬件的原始數據流(如光子計數、熒光強度、散射光信號等),並進行初步處理(如濾波、降噪、基線校正)。
    • 實現:開闢獨立的高優先級線程或使用計時器進行數據讀取,避免阻塞UI。使用環形緩衝區(Ring Buffer)處理高速數據流,防止數據丟失。
  3. 業務邏輯層
    • 職責:系統的「大腦」,包含所有核心算法和控制邏輯。
    • 功能
      • 儀器控制:發送指令控制液路、光路、溫控等。
      • 數據分析算法:細胞群聚類(Gating,設門)、濃度計算、存活率(viability)分析、熒光標記分析等。這是系統的核心價值所在。
      • 協定管理:定義和管理不同的檢測協定(Protocol)(如樣本量、檢測速度、分析參數等)。
      • 數據管理:負責將結果存入數據庫,並回應查詢請求。
  4. 用戶界面層(UI)
    • 職責:為用戶提供直觀、友好的交互界面,實時顯示數據和結果。
    • 組成
      • 實時監控視圖:顯示信號脈衝、散點圖、直方圖等。
      • 參數設定面板:用於設定電壓、閾值、補償等。
      • 數據分析視圖:用於手動或自動設門(Gating)、結果顯示(表格、統計圖)。
      • 報告生成模組:生成PDF或Excel格式的標準化報告。
  5. 數據持久層
    • 職責:負責所有數據的存儲、檢索和管理。
    • 實現:採用數據庫。對於單機版,SQLite是輕量級首選;對於網絡版,可使用MySQL/PostgreSQL/SQL Server。
    • 存儲內容:原始數據(可選)、分析結果、用戶資訊、儀器日誌、操作記錄等。

二、 核心功能模組

  1. 儀器控制模組
    • 啟動/停止檢測
    • 自動進樣/清洗控制
    • 激光器、PMT電壓控制
    • 流速控制
  2. 數據採集與可視化模組
    • 實時信號波形顯示(FSC, SSC, FL1, FL2…)
    • 動態散點圖(Dot Plot)、等高線圖(Contour Plot)、密度圖(Density Plot)
    • 實時直方圖(Histogram)顯示與更新
  3. 數據分析模組(核心價值)
    • 自動設門算法:K-means, DBSCAN等聚類算法或基於規則的分類器。
    • 手動設門工具:提供矩形門、多邊形門、橢圓門、象限門等交互式工具。
    • 熒光補償矩陣:提供矩陣計算和可視化調整界面,消除熒光溢漏(Spillover)。
    • 細胞計數與濃度計算:基於已知標準微球或體積進行絕對計數。
    • 統計分析:計算各細胞群的百分比、平均熒光強度(MFI)、幾何平均強度等。
  4. 數據管理與報告模組
    • 樣本資訊管理(ID, 日期, 操作者, 備註)
    • 實驗結果查詢、回溯與對比分析
    • 一鍵生成標準化報告(PDF/Excel),支援範本自定義
    • 數據匯出為FCS標準格式(Flow Cytometry Standard, 如FCS 3.1),便於與其他專業軟件(如FlowJo)交換數據。
  5. 系統管理模組
    • 用戶權限管理(管理員、操作員、訪客)
    • 儀器校準與質控(QC)記錄
    • 操作日誌與審計追蹤(符合GLP/GMP規範)
    • 系統診斷與維護工具

三、 技術選型建議

組件推薦技術說明
開發語言C# (.NET Framework / .NET 6+/8+)桌面開發生態成熟,控件豐富,硬件交互能力強,是工業上位機開發的首選。
UI框架Windows Forms / WPFWinForms開發快速,WPF更適合複雜、炫酷且數據綁定的界面(如動態圖表)。
圖表控件ScottPlotLiveChartsSciChart輕量級、高效能,適合科學繪圖(scientific plotting)。商用控件如DevExpress、Telerik 提供全套UI解決方案。
數據庫SQLite (單機)、SQL Server (網絡)SQLite無需安裝,零配置,嵌入式首選。SQL Server適合大型實驗室網絡環境。
通訊協定SerialPort類 (序列埠)、Socket類 (TCP/IP).NET內置支援,穩定可靠。若硬件提供OPC UA接口,可採用OPC UA框架,實現標準化互聯。
報表生成iTextSharp (PDF)、ClosedXML (Excel)開源庫,功能強大。商用庫如DevExpress Reporting可快速設計複雜報表。
架構模式MVVM (WPF) / MVC分離UI與業務邏輯,使代碼更清晰,易於測試和維護。

為什麼推薦C#/.NET?

  • 強大的生態系統:擁有大量用於儀器控制、圖表繪製和數據庫操作的庫。
  • 出色的效能:編譯語言,執行效率高,能滿足實時數據採集的需求。
  • 易於開發:Visual Studio是頂尖的IDE,拖拽式UI設計極大提高開發效率。
  • 穩定性:.NET框架非常穩定,適合開發7×24小時運行的工業軟件。

]]>
機器人運動控制卡定製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75.html Tue, 09 Sep 2025 06:28:49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75 一、 核心定制要素(需明確需求)

機械人類型與應用場景:

工業機械臂(關節數:4軸、6軸、7軸?協作機械人?)
SCARA機械人?
Delta/並聯機械人?
AGV/AMR底盤驅動?
特種機械人(醫療、外骨骼、仿生等)?
應用場景: 精密裝配、高速分揀、力控打磨、焊接軌跡控制、手術導航、科研平台等?不同場景對性能指標要求差異巨大。

性能指標(關鍵!):

控制軸數: 需要同時控制多少個伺服/步進電機軸?
控制週期: 要求的實時控制環路週期(如 250μs, 500μs, 1ms)。這直接影響動態性能和精度。
通訊介面與協議:

電機介面: EtherCAT(主流,高實時性)、CANopen、Modbus RTU/TCP、脈衝+方向(逐漸淘汰)、模擬量±10V?需要支援的伺服驅動器品牌/型號?
反饋介面: 編碼器類型(增量式、絕對式、Sin/Cos、BISS-C, EnDat等)、解像度?SSI?需要支援的傳感器?
主機介面: PCIe, PCI? EtherCAT主站?以太網(TCP/IP, UDP, Modbus TCP)?USB? RS232/485?用於與上位機(PC/PLC)通訊。
I/O介面: 數字輸入/輸出數量、類型(光耦隔離、源/漏)、模擬輸入/輸出(解像度、範圍)、專用介面(如手輪、急停、安全回路)。
計算能力:

處理器: 高性能MCU(如Cortex-M7, M4)?多核MCU?FPGA(實現超高速、確定性邏輯和硬件加速)?DSP?還是組合(如MCU+FPGA)?
記憶體: RAM大小(存儲程序、數據、軌跡點)、Flash大小(存儲固件、參數)。
運動控制功能:

基本運動: 點對點(PTP)、直線插補(Linear)、圓弧插補(Circular)、樣條插補(Spline)?
高級運動: 電子齒輪/凸輪?龍門同步?位置/速度/力矩前饋?自適應控制?柔順控制(導納/阻抗)?力位混合控制?
軌跡規劃: S曲線加減速?梯形加減速?前瞻(Look-ahead)控制點數?
實時性要求: 硬實時(嚴格保證控制週期)還是軟實時?需要實時操作系統(RTOS)如 VxWorks, QNX, RT-Linux, FreeRTOS, Micrium uC/OS?還是裸機編程?
環境與可靠性要求:

工作溫度範圍、濕度、抗振動、抗衝擊等級。
EMC/EMI 電磁兼容性要求(工業環境通常要求較高)。
防護等級(IP等級)。
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目標。
安全功能: 是否集成安全功能(如STO, SS1, SS2, SLS, SLP 等)?需要符合哪些安全標準(如IEC 61508, ISO 13849, IEC 61800-5-2)?通常需要獨立的硬件安全回路和認證。
軟件開發支援:

上位機API: 需要提供哪種語言的API庫(C/C++, C#, Python, LabVIEW, MATLAB等)?API的功能範圍和易用性。
配置/調試工具: 是否需要圖形化的配置、調試和監控軟件?
算法定制: 是否需要集成特定的運動學、動力學、軌跡規劃或控制算法?
尺寸、功耗與成本:

物理尺寸限制?
最大功耗限制(尤其對於移動機械人)?
目標成本範圍(直接影響選型和功能取捨)?

二、 開發流程

需求分析與規格定義: 與客戶深入溝通,明確以上所有核心要素,形成詳細的需求規格說明書(SRS)。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避免後期返工。
方案設計與選型:

硬件架構設計(處理器選型、FPGA選型、通訊芯片選型、電源設計、介面設計)。
軟件架構設計(RTOS選型、通訊協議棧、驅動框架、控制算法框架)。
關鍵元器件選型與評估。
制定初步的開發計劃和預算。
硬件開發:

原理圖設計。
PCB設計與佈局佈線(需考慮高速信號完整性、電源完整性、EMC)。
PCB製板與貼片。
硬件調試(電源、時鐘、基本介面功能)。
固件/底層軟件開發:

板級支援包(BSP)開發: 時鐘、GPIO、UART、SPI, I2C, ADC, DAC等驅動。
通訊協議棧實現: EtherCAT從站協議棧(如SOEM, IgH, ETG開源棧或商業棧)、CANopen協議棧等。
實時任務調度(RTOS配置或裸機調度)。
電機控制介面驅動(編碼器讀取、PWM/指令輸出)。
I/O驅動。
基礎運動控制功能實現(位置環、速度環)。
運動控制算法與核心功能開發:

多軸插補算法(直線、圓弧、樣條)。
軌跡規劃器(前瞻控制、S曲線)。
電子齒輪/凸輪。
龍門同步。
高級控制算法(如力控、自適應控制等)。
安全功能邏輯實現。
上位機API與工具開發:

設計並實現通訊協議(如基於EtherCAT FoE, AoE, EoE, 或自定義TCP/UDP協議)。
開發跨平台的API庫(C/C++庫,並提供其他語言綁定)。
開發配置/調試/監控軟件(可選,但強烈推薦)。
集成測試與調試:

單元測試(硬件模塊、軟件模塊)。
集成測試(硬件+固件+基礎功能)。
系統測試(連接真實伺服電機和負載,測試所有運動控制功能和性能指標)。
穩定性與壓力測試。
EMC測試(如果要求)。
安全功能驗證(如果包含)。
文件編寫:

硬件原理圖、PCB圖。
固件源代碼及註釋。
API使用手冊。
配置軟件使用手冊。
測試報告。
用戶手冊。
小批量試產與驗證: 在客戶實際應用環境中進行驗證。
量產與持續支援: 解決試產問題,優化生產流程,提供量產版本和持續的技術支援、固件更新。

三、開發過程問題處理

EtherCAT 線纜不規範導致丟包 → 選用 CAT5e 以上雙屏蔽電纜,節點 ≤16。
PID 震盪 → 先降低位置環 Kp,再加速度前饋 Kvff。
插補段間尖角過衝 → 開啟 Look-Ahead,並限制加速度/加加速度。

四、 開發模式選擇

完全自主開發: 客戶或集成商擁有完整團隊(硬件、FPGA、嵌入式軟件、控制算法、應用軟件)。成本最高,週期最長,但自主性最強。
部分外包: 將不擅長的部分(如FPGA邏輯設計、EtherCAT協議棧開發、特定硬件設計)外包給專業公司。
基於成熟平台二次開發:

商業運動控制卡/SDK: 購買倍福、固高、雷賽、研華等公司的成熟控制卡或核心板,在其提供的SDK上進行應用層開發。成本適中,開發週期較短,但功能和性能受限於平台,靈活性較低。
開源平台/框架: 如基於LinuxCNC, ROS2 Control等框架開發。靈活性高,成本低,但實時性、穩定性和技術支援可能不足,需要較強技術實力。
與專業運動控制方案公司合作: 尋找有豐富機械人運動控制卡定制經驗的公司進行整體或部分開發。這是最常見的方式,能利用其經驗和技術積累,降低風險和週期。

五、 成本與週期

成本: 差異巨大。從幾萬元(基於成熟核心板簡單定制)到數百萬(完全自主開發高性能多軸複雜功能卡)不等。主要取決於性能要求、功能複雜度、軸數、安全等級、開發模式和數量。
週期: 通常需要6個月到2年甚至更長。需求分析、硬件設計/迭代、核心算法開發和系統集成調試是最耗時的階段。

]]>
數據處理上位機軟件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69.html Tue, 09 Sep 2025 06:08:06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69 一、 明確核心需求

數據源:

連接什麼設備? (PLC型號? 串口設備? 以太網設備? 特定儀器? 數據庫? 文件?)

通訊協議? (Modbus (TCP/RTU)? OPC (UA/DA)? CAN? EtherCAT? Profibus? 自定義協議? MQTT? HTTP API?)

數據格式? (字節流? 寄存器地址映射? 結構化報文? 特定文件格式?)

數據量? (採樣頻率? 數據包大小? 實時性要求?)

連接方式? (持續連接? 輪詢? 事件觸發?)

數據處理:

需要哪些處理? (簡單:單位轉換、縮放、濾波、閾值報警; 複雜:FFT頻譜分析、統計分析、機器學習模型推理、數據融合、自定義算法)

處理實時性要求? (毫秒級? 秒級? 分鐘級?)

處理發生在哪裏? (設備端預處理? 上位機實時處理? 上位機後處理?)

數據展示:

需要哪些展示方式? (實時曲線圖? 歷史曲線圖? 儀表板? 數字顯示? 表格? 報警列表? 地圖定位? 3D模型狀態?)

展示的刷新頻率? (實時刷新? 手動刷新? 定時刷新?)

是否需要多視窗、多視圖? 是否需要自定義佈局?

數據存儲:

需要存儲哪些數據? (原始數據? 處理後的數據? 報警記錄? 操作日誌?)

存儲格式? (CSV? Excel? 數據庫 (SQLite, MySQL, PostgreSQL, InfluxDB, TimescaleDB)? 二進制文件? HDF5?)

存儲策略? (按時間? 按文件大小? 循環存儲? 觸發存儲?)

存儲容量和保留時間?

用戶互動:

用戶需要執行哪些操作? (啟動/停止採集? 參數配置? 手動觸發動作? 發送指令到設備? 查詢歷史數據? 導出報告? 用戶管理?)

介面風格要求? (簡潔工業風? 現代? 特定品牌風格?)

用戶權限管理? (管理員、操作員、訪客?)

其他功能:

報警管理: 定義報警條件、報警級別、報警通知(聲音、彈窗、電郵、短信)、報警確認、報警歷史。

日誌記錄: 系統運行日誌、用戶操作日誌、錯誤日誌。

報告生成: 自動或手動生成運行報告、分析報告(PDF, Word, Excel)。

系統配置: 通訊參數、數據處理參數、顯示參數、報警閾值等的配置介面。

安全性: 軟件自身安全? 數據傳輸安全? 數據存儲安全? 用戶認證與授權?

部署與維護: 安裝包製作? 自動更新? 遠程診斷?

二、 技術選型

編程語言:

Python: 開發效率高,數據處理生態強大 (NumPy, SciPy, Pandas, Matplotlib, Scikit-learn),GUI框架成熟 (PyQt/PySide, Tkinter, Kivy, wxPython),網絡庫豐富。非常適合快速開發和數據密集型應用。

C# (.NET): 性能優異,Windows平台首選,WPF/WinForms開發桌面應用強大,工業通訊庫豐富 (如 OPC UA .NET Stack),Visual Studio IDE強大。適合高性能、穩定、Windows專屬應用。

C++: 性能極致,適合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場景,Qt框架成熟且跨平台。開發週期相對較長。

Java: 跨平台性好,生態成熟。GUI方面Swing/JavaFX稍顯陳舊,但在企業級應用中仍有市場。

JavaScript/TypeScript (Electron/Web技術): 跨平台性好,介面現代化能力強。適合對性能要求不是極端苛刻、需要Web風格介面的應用。資源佔用相對較高。

GUI框架 (針對所選語言):

Python: PyQt6 / PySide6 (功能強大、商業友好/開源免費)、Tkinter (內置、簡單)、wxPython (跨平台)、Kivy (適合觸控)。

C#: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(WPF) (現代化、靈活、數據綁定強)、Windows Forms (WinForms) (成熟、簡單)。

C++: Qt (跨平台、功能全面、工業應用廣泛)。

Java: JavaFX (較新)、Swing (較舊)。

跨平台/Web: Electron (基於Chromium和Node.js)。

數據通訊庫:

根據協議選擇:pymodbus (Python Modbus), opcua (Python OPC UA), HslCommunication (C# 全能通訊庫), libmodbus (C/C++ Modbus), open62541 (C/C++ OPC UA), MQTT Client Libraries (Paho), CAN 庫 (SocketCAN, PCAN-API), 儀器驅動 (VISA, PyVISA)。

數據處理庫:

Python: NumPy (陣列計算), SciPy (科學計算), Pandas (數據分析), Scikit-learn (機器學習), TensorFlow/PyTorch (深度學習), Dask (並行計算)。

C#: Math.NET Numerics, ALGLIB, Accord.NET。

C++: Eigen, Boost Compute, ITK/VTK (圖像/可視化)。

通用: 可能集成MATLAB引擎或使用其Runtime。

數據存儲方案:

文件: CSV (簡單), Excel (用戶友好), HDF5 (高效存儲大型科學數據集), 自定義二進制格式 (高效)。

數據庫:

關係型: SQLite (輕量級、嵌入式、單文件), PostgreSQL / MySQL (功能強、需要獨立服務)。

時序數據庫: InfluxDB, TimescaleDB (專門為時間序列數據優化,高效存儲和查詢帶時間戳的數據,強烈推薦用於高頻採集和監控場景)。

圖表/可視化庫:

Python: Matplotlib (基礎強大), PyQtGraph (高性能實時繪圖), Plotly/Dash (互動式Web圖表,可嵌入)。

C#: OxyPlot, LiveCharts, SciChart (商業,高性能)。

C++ (Qt): QCustomPlot, Qwt, Qt Charts。

JavaScript: Chart.js, D3.js, ECharts (通常用於Electron/Web應用)。

其他工具/庫:

日誌: logging (Python), NLog/Log4net (C#), spdlog (C++)。

配置: JSON, YAML, INI 文件解析庫; 或嵌入式數據庫。

打包/部署: PyInstaller/cx_Freeze (Python), Inno Setup/ClickOnce (C#), InstallShield/NSIS (通用)。

版本控制: Git (必備)。

三、 軟件架構設計

分層架構 (推薦):

通訊層 (Driver/Adapter): 負責與底層硬件或數據源通訊。封裝不同設備的通訊細節,提供統一的讀取/寫入介面。設計成可插拔模塊,方便擴展新設備。

數據處理層 (Engine/Core):

數據解析:將從通訊層獲取的原始數據(字節流、寄存器值)解析成有意義的物理量(溫度、壓力等)。

數據轉換/計算:執行單位轉換、縮放、濾波、報警判斷、複雜算法(FFT、統計、模型推理)。設計成可配置的管道或工作流。

數據緩存/隊列:平衡數據生產(採集)和消費(處理/顯示/存儲)的速度差異。

數據管理層:

內存數據模型:維護當前狀態數據(實時值、報警狀態等)。

存儲模塊:負責將數據(原始/處理結果/報警/日誌)持久化到文件或數據庫。考慮異步存儲提高性能。

歷史數據查詢:提供按時間、條件查詢歷史數據的介面。

報警管理模塊: 接收數據處理層或通訊層產生的報警事件,進行分級、通知、記錄、確認管理。

業務邏輯層: 協調各模塊工作,處理用戶操作(如啟停、參數設置),執行業務流程。

用戶介面層 (UI/View):

顯示實時數據、歷史數據、報警信息。

提供參數配置介面。

接收用戶輸入和操作指令。

採用MVC/MVVM模式分離介面和邏輯。

日誌模塊: 記錄系統運行信息、錯誤、用戶操作。

核心組件互動:

使用事件驅動或消息隊列機制解耦模塊。例如:通訊層收到數據 -> 發佈消息 -> 數據處理層訂閱並處理 -> 處理結果發佈 -> UI層和存儲層訂閱並更新/存儲。

定義清晰的模塊介面和數據結構。

四、 開發流程建議

原型設計: 快速構建一個最小可行版本,驗證核心通訊、數據處理和基本顯示功能。使用Mock數據加速開發。

模塊化開發:

優先實現通訊層和核心數據處理管道。

接著實現數據存儲(尤其是時序數據庫集成)。

然後實現核心UI框架和關鍵數據顯示(如主監控畫面)。

逐步添加報警管理、日誌、配置管理、用戶管理、報告等模塊。

實現各種輔助視圖和功能。

版本控制與持續集成: 使用Git管理代碼,盡早建立自動化構建和測試流程。

測試:

單元測試: 對核心算法、數據處理邏輯、通訊協議解析進行充分測試。

集成測試: 測試模塊間介面和協同工作。

系統測試: 模擬真實環境,測試整個軟件功能、性能(吞吐量、延遲、記憶體佔用)、穩定性(長時間運行)、相容性。

用戶驗收測試: 讓最終用戶參與測試。

文檔:

需求規格說明書

設計文檔 (架構圖、介面定義)

用戶手冊

API文檔 (如果提供外部介面)

維護手冊

部署與維護:

製作安裝程序。

制定更新策略(手動更新/自動更新)。

提供日誌收集和遠程診斷支持(可選)

總結

開發一個成功的數據處理上位機軟件,需求分析是基石,模塊化設計是保障,技術選型要權衡效率和性能,數據處理核心要兼顧實時性和靈活性。關注性能優化、可靠性和用戶體驗。Python 憑藉其豐富的庫和高效開發能力,是此類應用非常熱門的選擇,尤其在不需要極限實時性的場景。C#/.NET 則在Windows平台高性能和工業通訊集成方面有優勢。C++/Qt 適合對性能和跨平台有極致要求的應用。

]]>
FPGA鎖相板卡定制開發解決方案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62.html Mon, 08 Sep 2025 09:10:28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62 一、 核心概念:什麼是FPGA鎖相板卡?

鎖相技術(Lock-in Amplification)的核心是從強雜訊中提取出微弱的已知頻率的信號。傳統的鎖相放大器是獨立的箱式儀器,而FPGA鎖相板卡則是將鎖相放大器的核心算法(如相敏檢測PSD、低通濾波LPF)通過硬體描述語言(如VHDL/Verilog)實現並固化在FPGA中。

優勢:

極高的速度與實時性:FPGA的並行處理能力允許對多個通道同時進行奈秒級的鎖相運算,無任何軟體延遲。
高度靈活性:算法、濾波器類型(FIR/IIR)、頻寬、輸出資料類型等均可根據您的特定需求定制。
多通道集成:單塊板卡可以輕鬆集成數十甚至上百個鎖相通道,成本遠低於購買多台獨立設備。
易於系統集成:可作為PCIe、PXIe等標準匯流排的一個模組,無縫集成到更大的測控系統中。
確定性:硬體邏輯確保每次運算的時序完全相同,結果可靠可重複。

二、 解決方案總體架構

一個典型的FPGA鎖相板卡定制解決方案包含以下四個核心層級:

1. 硬體層 (Hardware Layer)

FPGA晶片選型:
中低端:Xilinx Artix-7, Spartan-7 (適合通道數少、邏輯複雜度不高的應用)
中高端:Xilinx Kintex-7, Kintex UltraScale (平衡邏輯資源、DSP片和功耗,最常用)
高端:Xilinx Virtex-7, Virtex UltraScale+ (用於超高通道數、極高性能和複雜算法)

模擬前端 (AFE – Analog Front End): 這是定制的關鍵所在。
ADC (模數轉換器):解析度(16-bit, 18-bit, 24-bit)、取樣率(MSPS)、通道數。高精度量測需要高解析度ADC。
DAC (數模轉換器):用於生成內部參考信號或輸出控制信號。
信號調理電路:可編程增益放大器(PGA)、抗混疊濾波器、差分/單端輸入選擇等。

數位介面:
上游介面:與主機通信,如 PCIe (高吞吐量)、PXIe (儀器級擴展)、乙太網 (靈活遠端控制)。
下游介面:用於同步或觸發其他設備,如 觸發輸入/輸出 (TTL)、時鐘分配 等。

時鐘電路: 低抖動、高穩定度的時鐘源是保證量測精度的基石。

2. FPGA韌體層 (Firmware Layer)

數位下變頻 (DDC): 將高頻輸入信號通過數位混頻(乘法)搬到基帶。
數控振盪器 (NCO): 生成高解析度、高穩定度的數位正交參考信號(Sin和Cos)。
相敏檢測 (PSD): 輸入信號分別與正交參考信號相乘。
可編程低通濾波器 (LPF): 通常使用FPGA內的DSP塊實現高階FIR或IIR濾波器,提取出直流分量,即信號的幅度(R)和相位(θ)。濾波器的頻寬和階數可動態配置。
座標變換 (Cordic算法): 將正交的I、Q分量轉換為極座標的R(幅度)和θ(相位)。
資料打包與DMA控制: 將處理結果通過DMA方式高效地傳輸到主機記憶體,極大減輕CPU負擔。

3. 驅動層 (Driver Layer)

提供API函數庫(C/C++, C#, Python等),讓主機軟體可以:
配置板卡功能(設置參考頻率、濾波器參數、增益等)。
控制資料流(啟動/停止採集)。
讀取處理後的資料。

4. 應用軟體層 (Application Layer)

可以是LabVIEW、MATLAB、Python或自訂的C++/C#程式。
實現即時資料顯示、圖表繪製、資料記錄、高級分析和自動化控制流程。

三、 定制開發關鍵考量與流程

關鍵考量點

效能指標:輸入信號頻率範圍?動態範圍?所需精度(相位解析度、幅度線性度)?最大允許雜訊?
通道數量:需要多少路獨立的鎖相通道?是否需要同步?
介面需求:與主機如何連接?資料傳輸速率要求?
參考信號來源:外部輸入、內部DAC生成、還是從輸入信號中提取?
算法特殊性:是否需要特殊的濾波算法?是否需要諧波檢測(n次諧波鎖相)?
環境與功耗:工業環境?實驗室環境?是否有嚴格的功耗和散熱限制?
預算與工期:專案的時間和成本約束。

開發流程

需求分析與方案設計:與您共同明確所有技術規格,形成方案文件。
硬體設計與製作:原理圖設計、PCB Layout(高速數位和模擬混合設計是難點)、製板、焊接與除錯。
FPGA邏輯開發:使用VHDL/Verilog編寫核心鎖相算法,進行功能模擬和時序驗證。
驅動程序開發:編寫底層驅動和上層API。
系統集成與測試:將硬體、韌體、驅動、軟體集成,進行嚴格的效能測試(精度、線性度、穩定性等)。
交付與支援:交付全套硬體、軟體、文件和技術支援。

四、 應用場景

量子計算:讀取量子位元狀態。
光譜學:雷射吸收光譜、螢光光譜的信號提取。
顯微技術:原子力顯微鏡(AFM)、掃描隧道顯微鏡(STM)的回饋控制。
工業無損檢測:渦流檢測、超聲波檢測。
通信系統模擬:信號調變解調分析。
地球物理:精密重力測量、磁力測量。

五、 我們的優勢

深厚的技術積累:在高速資料採集、FPGA信號處理和精密模擬電路設計方面有豐富的專案經驗。
全棧開發能力:提供從硬體設計、FPGA編程、驅動開發到應用軟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,避免多方協調帶來的風險。
深度定制:絕非簡單的板卡組裝,而是從您的核心需求出發,量身打造最優解決方案。
品質保證:遵循嚴格的硬體和軟體開發流程,確保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。
持續的技術支援:產品交付後,我們提供長期的技術維護和升級服務。

如果您有此需求,我們可以安排一次詳細的技術會議。請您初步提供以下資訊:

專案的簡要描述和目標。
關鍵的幾個效能指標(如信號頻率、預期精度、通道數)。
希望的介面形式(如PCIe插卡式還是獨立箱體式)。

我們期待能與您合作,共同打造滿足您科研或工業應用需求的頂尖FPGA鎖相板卡解決方案。

]]>
AIO光學檢測設備控制板與驅動開發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8553.html Mon, 08 Sep 2025 07:00:44 +0000 https://www.unicromtech.com/?p=8553 控制板硬件架構

系統框架

典型的AIO光學檢測設備控制板主要包括以下核心模組:

模組組件功能描述技術特點
主芯片電路作為系統核心,周期性從副芯片電路讀取控制指令,解析後生成目標控制指令,並分發至對應的驅動電路。可採用高性能DSP(如TMS320VC5509A)或ARM架構處理器,集成USB等通訊模組,簡化外圍電路。
副芯片電路負責與外部數據總線(如工業以太網)通訊,接收控制指令並向主芯片電路傳輸。常透過SPI或UART接口與主芯片通訊;支援工業以太網協議以確保高速可靠的數據傳輸。
多路驅動電路接收主芯片的目標控制指令,生成精確的控制信號(如特定脈衝、電壓/電流)以驅動相機、投影機、光源等執行單元。可採用可擴展的驅動模組設計;支援多路數模轉換(DAC)輸出;設計需考慮脈衝頻率、佔空比、相位的精確控制。
電源模組為控制板上各模組提供穩定、隔離的電力供應。需具備抗干擾和浪湧保護能力,工業級端口防護能有效阻斷靜電和浪湧,保護系統核心穩定可靠。
通訊接口負責與控制板外部的數據總線和電源連接。數據接口(如工業以太網)、電源接口以及多個驅動接口(用於連接相機、投影機、光源等)。

關鍵硬件選型建議

  • 主控芯片:選擇工業級主板,支援多種規格CPU(如Intel第6-9代處理器、E3 V5&V6至強系列),提供豐富的I/O接口(多路USB,COM接口,PCI/PCIe擴展插槽),便於連接相機、光源控制器等多種外設,並支援GPU卡擴展以滿足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場景的應用。
  • 驅動芯片:對於需要多路驅動信號輸出的場景(例如驅動無源液晶光學器件),可考慮採用母板加多子板模式。每個子板透過SPI接口與母板通訊,並可輸出多路驅動信號,再透過DAC芯片實現高精度的數模轉換和模擬信號輸出。
  • 安全性設計:在馬達控制等涉及運動安全的環節,集成安全模組至關重要。可包括可編程邏輯器件(如CPLD芯片)、智能馬達控制器邊緣濾波器,實現對馬達的雙重安全控制。

驅動開發方案

1 驅動電路設計

驅動電路的設計需要針對不同的驅動目標進行優化:

  • 相機驅動:重點是提供精確的時序脈衝。可採用邏輯電路與單片機相結合的方式,透過分頻和組合邏輯產生移位脈衝、鉗位脈衝、復位脈衝等,確保脈衝頻率、佔空比和相位的精確性。
  • 投影機/光源驅動:通常需要調節亮度或特定模式的光照。對於LED光源,可採用恆流源驅動電路;對於需要複雜調光的場合,則需要設計多路DAC輸出電路。
  • 馬達驅動:用於控制運送PCB板的輸送帶或移動掃描相機。可使用馬達驅動板來控制馬達的正反轉,或透過智能馬達控制器配合安全模組實現精確且安全的運動控制。

2 通訊協議與數據傳輸

  • 設備間通訊:控制板與外部設備的通訊可採用工業以太網USBUART等方式。
  • 板內通訊:主芯片電路與副芯片電路之間常採用SPII2C等高速串行接口進行數據交換。

3 軟件與算法集成

  • 固件開發:設備端的固件程式通常採用中斷驅動方式,以響應主機的命令和及時處理數據採集與傳輸任務。
  • 上位機軟件開發:PC端應用程式可透過調用API函數與設備驅動程式交互,實現對設備的控制和數據讀取。
  • 機器視覺與AI集成:集成機器視覺算法和AI模型是AIO檢測的核心。可採用機器學習工具進行模型訓練和部署,提供離線數據收集、訓練、推理和模型導出功能。

安全與控制邏輯

安全是工業設備不可或缺的一環。AIO光學檢測設備應配備安全控制模組,包括:

  • 可編程邏輯器件:作為安全控制核心,接收各種安全信號並做出邏輯判斷。
  • 智能馬達控制器:接收指令,控制馬達的啟停,並提供狀態顯示。
  • 邊緣濾波器:能直接切斷馬達與控制器之間的電氣連接,提供硬件級的安全保障。

系統集成與優化

  • 機械與電氣整合:控制板需要與傳感器、執行器、成像單元精密配合,實現自動化檢測流程。
  • 調試與維護:豐富的I/O接口和擴展槽為後期調試、維護和功能擴展提供便利。

總結

  • 高集成度與可靠性:簡化系統結構,減少外部連線和潛在故障點
  • 靈活性與可擴展性:模組化設計允許根據需求靈活配置
  • 精確驅動與控制:滿足光學傳感器和調光器件的高精度控制需求
  • 增強的安全性:提供多重安全保護機制
  • 成本效益:降低整體使用成本,避免資源浪費

由你創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FPGA控制板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。公司深耕FPGA開發服務,聚焦工業FPGA開發與實驗室設備FPGA開發,專業為客戶提供FPGA定制開發、FPGA電路設計開發、FPGA硬件開發、FPGA軟件開發、醫療設備FPGA板卡開發、儀器儀表設備FPGA設計開發、嵌入式DSP開發、圖像處理卡定制開發、ESP32項目開發、國產化板卡定制、集成電路板卡定制等服務。

行業定位

由你創科技專注於提供高質素、可交付、長期持續的FPGA開發板定制服務。廣泛服務於通訊、醫療、汽車電子、高端裝備、能源電力、材料化工、檢驗檢測等行業。

服務優勢

由你創科技擁有自主研發團隊超過百名,70%以上是中高級研發人員,客戶可選擇靈活的服務方式。自建2000平方米研發中心,37年實體企業,由你創科技可為客戶提供長期穩定的FPGA開發定制服務。與多個高校、上市公司等行業標杆企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。

由你創科技專業服務團隊,整合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案和前沿的軟件技術。為企業的產品應用落地和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支援,幫助客戶實現可衡量的商業價值。

]]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