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ail:
zhaizhongbing723@gmail.com
現代數位接收機 FPGA 核心板,簡單講就是把「軟體無線電」的精神整碗端進來,用模組化思維讓系統超級彈性。整體切成四層:RF 前端、高速 ADC、FPGA 大腦、高速介面,一路把訊號從天線端到電腦端打通。重點是「多通道同步」——時脈網路得喬到讓通道間誤差 <1 ps,這樣搞波束成形(DBF)或測到達角(DOA)才不會歪掉。
• RF 前端:把天線抓到的 GHz 訊號降頻到 70 MHz 中頻,順便濾雜訊。差分走線讓雜訊進不來,動態範圍也一起拉高。
• 高速 ADC:門面擔當!建議直上 AD6645,14-bit、105 MS/s,SFDR 89 dBc、SNR 73.5 dB,電戰、通訊偵蒐都夠用。
• FPGA 大腦:DDC、Channelizer、解調全部即時處理。拿 Xilinx Virtex-5 或 Intel(Altera) Stratix II EP2S60 來刻,48K ALUT + 144 個 18×18 乘法器,多通道平行吃到飽。
• 高速介面:32-bit PCI 或 Gigabit Ethernet 先頂著用,資料量再大就加 DDR3 Controller,衝 1 Gbps 持續吞吐沒問題。
PCB 怎麼擺最關鍵!類比、數位分區但不分割,底層全部鋪銅接地,EMI 直接壓下去。ADC 時脈走 LVPECL、差分傳輸、AC 耦合,線長最短再用 guard trace 包起來,抖動才壓得住。高檔案子直接上 12 層板,獨立電源、地層伺候,訊號完整性才過關。
模組 | 效能指標 | 典型值 | 实现要点 |
---|---|---|---|
ADC取樣 | 解析度 / 取樣率 | 14位/105MS/s | 差動時脈輸入,相位雜訊 <-150 dBc/Hz |
FPGA處理 | 邏輯資源 / DSP乘法器 | >48,000ALUTs/144个 | 並行架構,多核心協同運算 |
時脈系統 | 時脈抖動 / 同步精準度 | <100fs/±1ps | 零延迟缓冲器(CY2309),多板同步 |
通道化處理 | 子通道頻寬 / 帶外抑制 | 25kHz/>55dB | 多相滤波,16,383阶FIR |
數位接收機核心板的整體效能,很大程度取決於 FPGA 晶片的挑選。依據不同應用場景,建議採用下列策略:
• 若為寬頻監測接收機(瞬時頻寬 > 500 MHz),首選 Xilinx Virtex-5 系列。它內建的 RocketIO GTP 收發器可跑 3.125 Gbps 的串列傳輸,能直接對接 2 GSPS ADC 的串列輸出,不用再額外轉接。
• 若是成本導向的應用,例如軟體定義無線電接收機(SRFM),則可考慮 Spartan-3E 系列。以 90 nm 製程的 Spartan-3E 1600E 為例,邏輯單元約 16 k,DSP48 數量也夠用,能完成基本的數位下變頻與 FM 解調,價格相對親民。
在高階應用端,Virtex-5 或 Stratix II 等旗艦 FPGA 透過「多核心並行架構」大幅提升處理量。實務上,一張核心板常會塞兩片或三片 FPGA。舉例來說,某通道化陣列接收機就採用三顆 Altera EP2S60 並聯:每顆 FPGA 負責一路中頻訊號,再透過 PCI 介面把資料統一匯出。重點在於資源的精細分工:把 DDC 裡的 CIC 濾波器、混頻器等吃資源的大戶拆散到不同晶片,同時保留全域控制邏輯的備援,確保系統穩定。
ADC 的挑選得在「取樣率、解析度、功耗」這三個核心參數之間取得平衡:
• 取樣率:照奈奎斯特定理,取樣率至少要是訊號最高頻率的兩倍。但實務上我們更常用「帶通取樣」(也就是欠取樣),例如 70 MHz 的中頻訊號,只要 102.4 MS/s 就能搞定,後續資料量瞬間少一大截。
• 解析度:在電子戰這種需要超大動態範圍的場合,14-bit 是基本門檻(像是 AD6645)。它 89 dBc 的 SFDR 能把微弱訊號跟強干擾分得乾乾淨淨。
• 功耗與介面:AD6645 在 5 V 供電下只吃 710 mW,還直接給你差分 LVDS 輸出,訊號線一拉就能接到 FPGA 的高速 IO Bank。如果頻率再高,就得用 8-bit 的 AD9288,取樣率衝到 100 MS/s 以上,但動態範圍就得讓步。
低抖動時脈是餵飽 ADC 的命脈。整個系統用 102.4 MHz 主石英震盪器,再透過「零延遲時脈分配器」(CY2309)生出多路同源時脈:三條單端時脈直接餵進 FPGA 的全域時脈網路,另一條經 ICS8375 轉成差分 LVPECL 時脈專門餵 ADC。這招最大的好處就是「多板同步」——子板只要從母板的時脈輸出端子抓同源時脈,整個陣列天線的各通道就能對到亞奈秒等級,DBF(數位波束成形)才有得玩。
元件類型 | 高階配置 | 中階配置 | 低成本配置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FPGA晶片 | Xilinx Virtex-5/Altera Stratix II | Xilinx Spartan-3E | Altera Cyclone IV | 雷達電戰 / 衛星導航 |
邏輯資源 | >48,000ALUTs | 16,000-35,000LEs | <16,000LEs | 寬頻監測接收機 |
ADC型號 | AD6645(14位/105MS/s) | AD9288(8位/100MS/s) | 差動比較器自研 | 軟體定義無線電接收機 |
時脈系統 | 零延遲分配器+多板同步 | 單板專用時脈樹 | 基本時脈網路 | 手持裝置 |
數位下變頻是把中頻訊號搬移到基頻的核心步驟。傳統 DDC 由數控振盪器(NCO)、數位混頻器與低通濾波器組成,但在 FPGA 實作時常遇到資源吃緊和運算速度瓶頸。我們的優化方案採用「多級降取樣」架構:
• 第一級用 5 級 CIC 積分梳狀濾波器做大倍率降取樣(例如 8 倍)。
• 第二級接半帶濾波器(HB),再砍 2 倍。
• 最後用 FIR 補償濾波器把通帶衰減補回來。
CIC 濾波器因為完全不用乘法器,特別適合高速處理,其轉移函數為:
H(z) = (1 – z⁻ᴰ)ᴺ / (1 – z⁻¹)ᴺ
其中 D 為降取樣倍率,N 為級數。實際在 FPGA 上實作時,得先搞定資料位元寬度膨脹的問題——我們依照 Hogenauer 提出的「位元寬度成長公式」來計算內部暫存器該用幾個 bit,才不會讓訊號爆掉。
B_internal = B_input + N·log₂(D·M)
B<sub> 為輸入位元寬度,M 為差分延遲(通常為 1)。
舉例來說,14-bit ADC 的輸出經過 5 級 CIC 降取樣(D = 8)時,內部位元寬度必須擴充到 14 + 5 × log₂(8) = 29 bit,才能避免累加溢位。
NCO 的實作主要有兩種做法:
多相濾波通道化是寬頻接收機的核心技術,用來解決高速取樣與即時處理之間的矛盾。它的巧妙之處在於把「濾波」與「降取樣」的順序對調,運算量瞬間大降。假設輸入訊號 x(n) 被切成 D 個子通道,整個多相濾波器組的架構就長這樣:
yₖ(n) = [x(nD-k) * h₀(nD+k)], k=0,1,…,D-1
其中 h₀ 為原型低通濾波器係數。
實務上,我們先用 MATLAB 設計一顆 16,383 階 FIR 濾波器:通帶截止 12.5 kHz、過渡帶 11 kHz、阻帶衰減 −100 dB。
在 FPGA 裡則利用「多相分解」把長濾波器係數拆成 8 條並聯路徑(E₀~E₇),每條路徑只要存 2,048 個係數,記憶體瞬間省很大。
某套實際系統在 Stratix II FPGA 上完成 8 通道處理,子通道頻寬 25 kHz。實測結果:輸入 70 MHz 與 70.025 MHz 雙音訊號,系統能清楚把兩者分開,頻率解析度達 25 kHz,帶外抑制 > 55 dB。
若頻段更寬(如 875 MHz 系統),則採「通道重疊」技術消除盲區:靠精準設計濾波器的滾降特性,讓相鄰通道在 −3 dB 點重疊,確保全頻段連續覆蓋。
降取樣與內插是數位接收機的核心操作。高效實作的黃金原則是「先濾波、後降取樣」,避免頻譜混疊。
CIC 濾波器因為不用乘法器,最適合拿來當降取樣的第一關,但通帶衰減得靠後級補償。以導航抗干擾接收機為例,採用「五級串接 CIC(降 2 倍)→ 半帶濾波器(HB)→ 補償 FIR」的三級架構,整體再降 4 倍。
半帶濾波器是一種特殊 FIR,將近一半係數為 0,實作複雜度只剩一般 FIR 的 30%。
只要在 ISE 開發環境裡呼叫 FIR Compiler IP,載入 MATLAB 產生的定點係數檔(.coe),就能自動產生最佳化的濾波器電路。
在複雜電磁環境下,抗干擾能力是接收機的關鍵指標。我們在 FPGA 裡實作一套「頻域干擾抑制」演算法,流程如下:
先把訊號加窗(常用 Hamming 窗),降低頻譜洩漏。接著做即時 FFT,把訊號轉到頻域。
干擾偵測模組會用「自適應門檻」來抓干擾:
Threshold = μ + k·σ
其中 μ 為頻譜平均值,σ 為標準差,k 可依環境動態調整(實務上常設 3–5)。只要頻譜超過這條門檻,就把該頻點直接歸零;接著做 IFFT 把訊號拉回時域。整個架構採用「DSP+FPGA」分工:FFT 與 IFFT 這種大量平行運算交給 FPGA,門檻自適應等複雜控制邏輯則由 DSP 負責,兩邊各司其職,效能最大化。
直序展頻接收機靠「偽隨機碼」去做關聯處理,換得展頻增益,把抗干擾能力拉起來。在 FPGA 上要搞定兩大難題:PN 碼擷取與載波同步。
• PN 碼擷取:用「滑動關聯法」一次平行算很多相位偏移的關聯值。以 32.64 MHz 取樣率對 4.08 Mchip/s 的 PN 碼來說,每個 chip 取 8 個點;透過 1,024 個平行關聯器,FPGA 能在約 100 µs 內完成快速擷取。
• 載波同步:採用 Costas 環結構,由數位鑑相器、迴路濾波器與 NCO 組成。FPGA 實作時用「管線優化」縮短關鍵路徑:在乘法器之間插多級暫存器,把系統時脈衝上 150 MHz 以上。
某款直序展頻接收機在 ProASIC Plus FPGA 上完成,靈敏度做到 -30 dBm 時誤碼率 < 10⁻⁵,體積跟手機差不多,完全符合可攜式設備需求。
多板協同作戰時,「精準同步」是波束成形等應用的地基。系統採用三層同步機制:
• 時脈同步:主板的 102.4 MHz 時脈經 CY2309 分配後,透過專用介面送到子板,板間時脈誤差 < 50 ps。
• 取樣同步:所有板子的 ADC 共用同一顆取樣時脈(由 ICS8375 產生的差動 LVPECL),確保取樣時刻對得齊。
• 訊框同步:FPGA 之間拉一條專用 PPS 訊號線,用來標記資料訊框的起始點,誤差控制在 1 個時脈週期內。
數位接收機 FPGA 採模組化流程,以 Verilog HDL 或 VHDL 做 Top-Down 設計:
• 演算法建模:先在 MATLAB / Simulink 建立浮點模型,驗證整條訊號處理鏈。重點模擬濾波器響應(CIC、HB、FIR)與通道分割效果。
• 定點量化:把浮點係數轉成定點格式(如 Q15),評估量化雜訊。多相濾波器係數至少 16-bit,才能保證 −55 dB 帶外抑制。
• RTL 實作:用 Vivado 或 Quartus 撰寫可合成程式碼;複雜模組(如 NCO)可直接呼叫 IP Core(DDS Compiler)加速開發。
• 功能模擬:以 ModelSim 跑時序模擬,灌入測試向量(如 70 MHz 單音)檢查各節點波形。
• 線上除錯:透過 ChipScope Pro 插入虛擬邏輯分析儀,即時抓取 FPGA 內部訊號(如 DDC 輸出的 I/Q)。頻寬不足時可用條件觸發暫存。
核心板得經過標準化測試:
• 動態範圍:以雙音測試量測無雜散動態範圍(SFDR),AD6645 平台典型值 > 89 dBc。
• 訊噪比(SNR):輸入純淨單音時,中頻 70 MHz 處 SNR > 73.5 dB。
• 通道隔離度:多通道系統需量測相鄰通道抑制比,多相濾波架構可達 > 55 dB。
• 資源利用率:高階 FPGA 中,DDC 模組約占用 50–70 % Slice 資源,預留餘裕方便後續擴充。
針對常見問題給解法:
• 時序違例:在 DDC 混頻器後插入 Pipeline Register,把關鍵路徑切成多段短延遲。
• 資料溢位:CIC 濾波器的累加器改用飽和加法器,防止極端情況累加爆掉。
• 功耗優化:低速通道開啟 Clock Gating,靜態功耗可降 30–40 %。Stratix II 上,未使用的 Bank 也能設為低耗模式。
• 電磁相容:ADC 取樣電路四周鋪接地銅箔,數位走線避開類比區;電源入口放 π 型濾波器,降低雜訊干擾。
測試驗證階段直接拉到真實場景驗收:
把一台通道化接收機接上兩顆單音訊號,頻率分別是 70 MHz 與 70.025 MHz,振幅皆為 1 Vpp。結果在用 VC++ 寫的上位機介面裡,兩條通道的峰值差距 55 dB 清清楚楚,證明 25 kHz 的解析度確實達標。
導航接收機測試則把 16,384 點的取樣資料丟進 MATLAB 做頻譜分析,確認經過 DDC 後,通帶平坦度完全符合抗干擾需求。
由你創是專攻 FPGA 軟硬體整合的高科技公司,百人研發團隊個個都是老經驗。服務橫跨工業控制、資料數位化、自動化系統、儀表電控、資料擷取與監控、AI、通訊等領域,軟硬通包。
專業 PM 團隊導入先進專案管理與最新軟體技術,替你的產品落地與研究專案撐腰,讓成果直接轉成可量化的商業價值。
FPGA開發相关业务
推荐行业解决方案